每次旅行回來,照片一大堆,但總感覺“拍了等於沒拍”? 不是你長得不够好看,而是你沒掌握旅行攝影的關鍵技巧。 想拍出既有人物,又有風景,還很有氛圍的旅行大片? 下麵這些技巧能讓你拍出“朋友圈高贊圖”甚至“雜誌封面感”!
早上7點前or傍晚6點後,是拍攝最出片的時間段。 這個時候的光線柔和、色溫溫暖,人物和建築都不會出現死白曝光。
📌 小技巧:避開中午大太陽! 陰天其實也很適合拍艺文氛圍照。
你不需要在每一張照片裏都站C比特看鏡頭。 更自然的管道是“融入環境”,比如背影走路、望遠方、觸碰牆壁、玩帽子等動作,更有旅行故事感。
📌 推薦姿勢:走路回頭、轉身半笑、倚靠建築、撥發發呆。
三分法:人物別站正中,放在九宮格交點更好看
對稱構圖:適合拍宮殿、建築、長廊
框中構圖:利用門窗、拱門、樹枝“框”出人物
留白構圖:讓環境說話,渲染空間感和氛圍
📌 手機開啟九宮格輔助線,構圖更容易。
旅行攝影的意義之一,就是記錄“你曾來過這裡”。 別只是拍自己,多帶入當地元素,如街道標誌、小吃攤、招牌字、當地服飾或動物。
📌 小技巧:可以拍局部特寫,如街邊咖啡、手拿明信片、脚下地磚等,做細節補充。
不要只站著拍! 嘗試俯拍、仰拍、蹲拍、貼近拍,尤其在人少的地方,多角度嘗試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視覺驚喜。
📌 推薦:仰拍大建築有衝擊力、俯拍市集街景有生活感。
出發前就想好你這趟旅行要拍成什麼風格? 小清新? 法式復古? 國風大片? 這樣你在選景、構圖、穿搭、後期上都會更有方向。
📌 後期推薦App:Lightroom(風格統一)、Tezza(濾鏡)、Snapseed(局部調整)
一個人旅行,想拍全身照很難? 別怕,帶一個輕便三脚架+手機遙控或連拍模式,你也能拍出很有感覺的旅行人像!
📌 推薦裝備:藍牙遙控器、自拍棒、小型手機三脚架。
別再一味堆景點打卡照,多一點氛圍感、多一點情緒表達,讓照片成為你旅行經歷的一部分,而不僅僅是拍照任務。
📌 一句話總結:旅行攝影≠到此一遊,學會講故事,你就是朋友圈最會拍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