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你是想拍家居、美食、人物、還是產品,只要在室內,就會面臨“光線差、畫面雜、構圖難”這三大挑戰。 但只要掌握正確方法,手機+自然光,也能拍出雜誌感大片。
室內最理想的光線是靠窗的柔光。避免頂燈、日光燈等混光,容易導致畫面發黃或偏色。
📌 建議拍攝時間:
上午9點-11點/下午3點-5點,自然光最柔和,不硬不灰。
對稱構圖:適合拍房間結構、床、沙發等家居類場景
三分法構圖:拍美食、案頭、人物時,把主角放在“九宮格”交點
前景+主體+背景:拍空間感時加入植物/窗簾/燈作為前景,更有層次
📸 小技巧:拍空間建議使用稍廣角焦段(如24mm、28mm)更能體現房間關係。
室內攝影最怕的就是背景亂、色彩雜。選擇乾淨背景+控制配色,能瞬間提升照片質感。
🎨 配色建議:最多三種顏色,白+木+綠是常見高級配色; 米+黑+灰更適合極簡風。
光線弱的室內環境,很容易出現“糊片”。 解決方法很簡單:
手機黨:開啟相機的格線+鎖定焦點+輕觸快門
相機黨:使用三脚架,調高ISO(但別過高)
都可以:設定2秒延時快門,避免按快門時抖動
🔺 俯拍(90°):適合案頭擺拍、美食、平鋪類產品
↘ 斜上拍(45°):適合拍人坐在沙發/床上,兼顧環境和人物
📐 平拍(與案頭平行):營造空間延伸感,適合長桌、走廊、地面物件
📌 小紅書風:斜上+柔光+忌廉調色=氛圍感拉滿
自然光不够怎麼辦? 別急著開閃光燈,試試這些管道:
使用白色反光板/白紙板,把窗外的光反射到主體上
打開窗簾的白紗簾,讓陽光變得更柔
手機黨可開啟“低光拍攝模式”,適當提高曝光補償
📌 拍人物時,千萬不要讓光線從正上方直打,會出現“黑眼圈”效果。
一張好照片,80%靠拍攝,20%靠後期統一調性。 推薦的後期方向有:
調亮+降低對比,適合小清新/極簡風
偏暖色調(+10黃+5紅),適合復古/家庭氛圍
偏冷色調(-10黃+5藍),適合工業/高級感風格
📱 推薦工具:Lightroom Mobile(專業但不複雜)、VSCO(風格統一)、Snapseed(修飾雜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