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築是靜止的,卻能講述都市的節奏與文化。 無論你是在旅行途中,還是日常走拍,只要掌握幾個關鍵技巧,哪怕用手機,也能拍出建築大片的質感。
建築攝影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:保持垂直線垂直。傾斜的畫面會顯得業餘。
📌 技巧:使用手機/相機格線功能或開啟“水平儀”功能輔助構圖。 若用廣角鏡頭,拍攝時注意相機保持水准,避免畸變。
建築的線條、紋理、材質質感,全靠光線來呈現。
📅 拍攝時間建議:
⛅ 清晨/傍晚(黃金時段)光線柔和、建築陰影有層次感
🌞 正午日照强,適合表現幾何結構和硬朗立面
☁️ 陰天也別放弃,適合拍現代簡約風格或黑白建築
🔲 對稱構圖:特別適用於宮殿、教堂、地鐵站等結構工整的場景
🔼 三角構圖:利用屋頂、橋樑結構打造視覺張力
📐 引導線:樓梯、欄杆、道路等線條引導視線進入建築主體
💡 小紅書風格Tip:站在中心點向上拍穹頂or天井,直接大片即視感。
🔻 仰拍:營造建築的宏偉感,適合高樓或穹頂結構
🔺 俯拍:從高處俯視,表現建築與都市關係
🔄 側拍:突出建築線條與光影的延伸感
📌 嘗試不同角度拍同一個建築,選出最有表現力的構圖。
強烈建議選擇藍天/日落/雲層/極簡背景,避免雜亂的電線、看板、路人入鏡。
建築的色彩結構本身已構成畫面美感,建議輕度調色,不要過度濾鏡。
別以為沒相機就拍不好建築,現代手機(特別是iPhone、華為、小米等)超廣角+夜景模式非常强大。
推薦設定:
打開HDR模式,保留高光與陰影細節
嘗試Pro模式,手動調節曝光值
利用協力廠商App如Lightroom Mobile調整畸變、拉直線條
📌 推薦工具:
Lightroom / Snapseed(拉直、修正透視)
VSCO /調色大師(濾鏡+色調統一)
後期的覈心不是“濾鏡堆疊”,而是還原建築的真實質感與空間感。
建築不動,鏡頭動。 找到對的角度、光線、節奏,一張高級感照片就會誕生。
📎 小貼士:收藏你喜歡的建築攝影師作品(如Iwan Baan、Hufton+Crow),模仿他們的視角和光影語言,也是一種快速提升的管道。
📸 最重要的是——多看多拍多練,多拍都市地標、地鐵站、橋樑、公寓、老街,每一棟建築都有屬於它的表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