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收錄,就是搜尋引擎(如Google)把你的網站頁面**納入它的索引庫**,這樣用戶在蒐索關鍵字時,才有可能看到你的網站。
獨立站做SEO,第一步不是排名,而是“被收錄”——只有頁面被Google收錄,才有後續的排名優化和流量轉化。
這是很多人做獨立站SEO的第一道坎。 常見的收錄困難原因包括:
❌ 網站結構不規範,爬蟲抓不到
❌ 頁面內容重複/質量低,被認為是“薄內容”
❌ robots.txt禁止了抓取
❌ 沒有sitemap.xml提交
❌ 新站缺乏外部連結,權重太低
❌ 頁面加載慢或存在大量JS阻礙抓取
Google等搜尋引擎的爬蟲會定期抓取網頁,但是否收錄,主要看以下幾點:
✔ 內容是否有獨特價值?
✔ 頁面是否能被正常訪問?
✔ 網頁結構是否清晰,內部連結是否通暢?
✔ 頁面是否有外部連結支持?
✔ 網站整體權重與歷史表現
確保你的網站根目錄下有`sitemap.xml`檔案,並在Google Search Console中提交該地圖地址。
👉 提示:建議每次更新新頁面後手動重繪地圖並重新提交。
在GSC控制台中使用“檢查URL”功能,可以強制請求抓取。 適合新頁面上線後主動提交。
確保沒有誤寫導致遮罩了Googlebot抓取。 以下是允許全部抓取的參攷寫法:
用戶代理:*不允許:
低質量的“複製粘貼”、“空殼頁面”、“關鍵字堆砌頁”基本不會被收錄。 每個頁面應有清晰標題、原創正文、相關圖片、適量內鏈。
從其他已被收錄的網站引入連結(哪怕是社媒/論壇),可以大大新增頁面被發現的幾率。
✔ 可發佈在:Reddit、Quora、LinkedIn、Facebook群組等
URL中存在過多參數或路徑重複,可能導致搜尋引擎將其視為重複內容。 例如:
/產品? id=123
和/產品/123
被視為不同頁面,會稀釋抓取和收錄效率。
確保所有頁面有從首頁或目錄頁連結過去,避免出現“孤島頁面”。 良好的內鏈能引導爬蟲抓取更深層內容。
在Google蒐索中使用命令:
網站:yourdomain.com
可以看到已被收錄的頁面總數。 如果數量很少,說明需要進一步優化。
❌ 使用採集內容/AI無編輯直接堆文
❌ 頁面標題/描述重複
❌ 用JS動態生成覈心內容,搜尋引擎無法抓取
❌ 圖片太大/頁面加載慢,爬蟲抓取超時
收錄=科技架構+內容質量+外鏈引導+持續優化
SEO是一場馬拉松,而收錄只是第一公里。 先解决頁面“被看到”的問題,再談排名和轉化。
建議:新站重點維護前50篇高品質內容,內鏈合理,持續更新,3個月後你會看到效果。